影像学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局部病灶直径3cm者则称为肺肿块。
左下图为年河北石家庄市发表在ThoracCancer的一篇文章,其中高峰区域表明石家庄市70岁年龄组的肺癌发病率已经接近/,也就是1/00,算是世界之最了。我国的男性和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在亚洲都是第一位的。右下图的五年存活率中,年报道中国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8%,当时日本为1%,美国为0%,经过0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终于接近19.7%了,但还是低于美国和日本0年前的水平。
00年冬季全国空气质量(来源高德地图)
先认识一下肺结节的分类,我们可以按密度/大小/数量分类,这里我们只列举密度分类,如下:
1实性肺结节(solidnodule),间质血管都看不见,
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nodule)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ureground-classnodule,pGGN),
3混杂性结节(mixedground-glassnodule,mGGN),也称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nodule),表现为间质样改变,中间实性,周围是磨玻璃样。
我院病例四种结节展示如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肺癌):
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
我国吸烟及被动吸烟人群比例高、大气污染及发病年轻化现状,高危人群可定义为年龄≥40岁且有以下因素者(国外年龄为50岁,我国国情特殊年轻化):
吸烟≥年支(或0包年),或曾经吸烟≥年支(或0包年),戒烟时间15年;
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病史: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既往史: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我国40岁左右发生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我国肺结节患病率已经超过1亿,大概1.亿左右,我国慢阻肺患者才接近1亿,所以肺结节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怎么阅读肺结节:一般来讲,阅片存在局限性,医生水平高低不一,所以我们需要用物联网技术将其提升为国家标准的现代化流水作业工程。简单来说,物联网包括三大基础流程: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智能处理就是人工智能技术(AI),我科去年引进数坤智能筛查肺结节软件,极大提高我院筛查阳性率。判断良恶性,我们以孤立性肺结节(SPN)为例:1.结节大小:研究者StephenJ.Swensen就很细致地对SPN的大小与良恶性关系做了一个总结,我们借花献佛,在这里分享一下:在结节直径小于4mm的个病例中,恶性病变率为0%;
在结节直径4-7mm的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只占1%;
而8mm是一个分界点,在结节直径8-0mm的68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占了15%;
当结节直径大于0mm时,3/4的病变都为恶性。
所以指南以8mm为界限:小于8mm实性结节处置方案:亚实性结节处置方案:
8~30mm的实性肺结节处理原则可以参考这张图:生长速度
归纳为三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最美丽,结节复查消失对于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如果没有确凿的恶性征象,通常是先随访观察,某些良性结节会吸收(这是最好的结果),如下图:
第二种结局:长期不变,结节保持稳定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也不着急手术,定期复查就好:
纯磨玻璃结节,7年无变化
长期稳定,可能伴随终生,这是磨玻璃结节的第二个结局,也是最常见的。
这种长期稳定的肺结节,很多人有焦虑心理,要慢慢克服。
第三种结局:复查进展,需要积极治疗这是一位中年女士,体检发现3mm微结节,8个月后增大为9mm的磨玻璃结节,手术病理是微浸润腺癌(MIA)。磨玻璃结节随访增大、或者密度增加,需要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这是第三种结局。
与肺癌相关的磨玻璃结节,通常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贴壁生长型腺癌(LPA)。其中前两种属于浸润前病变(AAH、AIS),大多为惰性病灶,可以长期随访,不会转移扩散。
3.结节边缘:
典型地,结节边缘表现为“放射冠征”,则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很大;
若结节边缘呈分叶或扇形,则不能确定其性质,需要进一步评估;若结节边缘光滑,则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排除转移瘤4.空气支气管征:研究发现,空气支气管征常出现于肺部恶性结节中,最常见于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左侧的病灶边缘呈毛刺状,并且在其内部有透亮区。
右侧为分叶状,并有一些毛刺状放射到胸膜上,内部均质。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考虑左侧的病变是恶性的。
事实证明,左侧图像来自腺癌患者,而右侧为真菌感染。
也有例外
5.实质结节+毛玻璃样改变
研究发现,实质性结节+毛玻璃样改变,很有可能是恶性病变。实质性病变和毛玻璃样病变各自的占比不同,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我院病例
文献病例
那么多发结节怎么办?
现在多发性肺结节评估与处理原则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呢?倒退10年,我们将多发性肺结节大多数为转移性肺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发现多原发的肺癌越来越多,有的人左上肺叶看到一个结节,是肿瘤,同时右上肺的结节也是肿瘤,左下肺、右下肺都有结节,一共4个原发癌,甚至更多的都有,所以越来越困难。怎么办呢?实际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PET-CT扫描有助于鉴别转移性肺癌;
5~10mm多发pGGN:3个月再随访,无变化者至少3年内每年1-次CT随访。如病灶变化,应调整随访周期,如结节增多、增大、增浓,应除外恶性结节;
新技术辅助诊断:AI有助于鉴别诊断,EBUS、ENB和激光共聚等,可在一次检查中对多个较小的周边病灶活检;
10个弥漫性结节,很可能伴有症状,可由胸外恶性肿瘤转移或活动性感染导致,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单一主要结节伴有一或多个小结节,需要进行仔细鉴别诊断。
那么有肺结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困扰:1焦虑:肺部结节最大的问题是其中一部分人是肺癌,这是引起肺部结节患者集体焦虑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害怕自己的结节是肺癌,而且患者焦虑的程度和肺部结节是否真的是肺癌并不成正比,有些人即使医生反复告诉他,他的结节大部分倾向于良性,仍然焦虑异常,夜不能寐。过度检查:相信所有的肺部结节患者都至少做过1次CT,因为不做CT大部分发现不了小于1cm的结节,这是正常现象,但很多结节患者自从发现结节之后就踏上了反复做CT的过度检查之路,我见过做的最频繁的一位患者,三个月做了8次CT,其中两次是增强CT,这和患者的焦虑有关,医院检查后不医院检查,每次故作没有检查过,医院能够告诉他肺部没有结节,显然,隐瞒病史没有换来奇迹,换来了过量的辐射。3没有检查方法能够在术前%准确的判断结节性质:这在上一段已经讲过,目前对于结节性质的判断大部分来自于临床以及影像科医生基于CT表现的主观判断,市场上所谓的能够判断结节性质的血液检查方法,其准确度都无法明显的超过这一主观判断的准确性,由于结节太小,其对于人体血液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抽血检查能够判断结节性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需要更加敏感和精准的方法来帮助医生判断。
小结:发现肺结节不要紧,遵循医嘱,按中国指南执行就不怕,定期复查不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相信能够有更加准确的检查方法和更微创的手术方式来治疗肺癌,最后叮嘱各位不吸烟不喝酒,参加户外运动(雾霾地区除外),保持心情舒畅,一定会活的更有质量。
如有需要,医院CT室,-预约检查,我院西门子30排低剂量绿色CT更小的辐射,更精准的扫描,外加AI肺结节筛查,让结节无处可逃。
参考资料:
白春学:肺结节诊治中国共识解读
CACP
磨玻璃肺结节随访观察,会不会变成肺癌孤立性肺结节与肺癌傻傻分不清?肺结节切还是不切?0张经典图谱说明白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woab.com/xcyy/1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