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证素病性及相应临床表现略解

北京皮肤病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a_4781506.html
辨证证素病性及相应临床表现(略解)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细弱无力),虚者,不足也,虚,就是不足了,所以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气不足了,那气肯定就会短,也会乏力,懒言就是懒得说话,因为气虚了,无力支撑,所以说话多了是很消耗中气的,如果说话说一天,真的是很累,这就是消耗了气,气虚了,神疲就是没有那一股子精气神,就像泄了气的气球,萎靡不振的感觉,人体有四大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阳虚,都可能会有神疲的症状,气虚了肯定会有,血虚了也会有,因为气血相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会导致血虚,血虚也会导致气虚,所以气虚、血虚,都会有神疲的症状,阳虚也会有,《伤寒论》里面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就有精气神萎靡不振的感觉,至于阴虚可能会不太明显,阴虚是一种虚性的亢奋,还有一些热象,当然了,血、精、津、液都属于人体的阴,如果这些少了,肯定也会神疲,从一般来讲,阴虚都是一些虚性的亢奋以及热象,如果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神疲乏力的症状,这就是气阴两虚了,既要滋阴,又要补气,代表方就是《生脉饮》,因为气有固摄,固表的作用,所以气虚之后,就会自汗,或者稍微一活动就出汗,脉也是虚而无力的,细弱无力,细脉一般表示气血两虚,有时候也表示有湿邪,弱脉也是表示阳气虚衰,气血俱虚,总之就是一派虚弱之象,治疗气虚的基础方就是《四君子汤》,气虚细分也分为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用药不一样,心气虚用《七福饮》肺气虚用《补肺汤》脾气虚用《加味四君子汤》肾气虚用《大补元煎》血虚: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气血有濡养的作用,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可以做一个比喻,把血看做是涂料,血虚了,就是涂料少了,所以嘴唇、指甲、眼睑,整个面色,包括舌质都是淡的,因为涂料少了,所以颜色就浅了,脉细也是一种少了的表现,“填不满”,所以就细,涩脉也主血少,治疗血虚的基础方就是《四物汤》血虚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血虚用《养心汤》肝血虚就用《四物汤》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就是阴液不足了,热象就显的多了,这时候不要清火,如果用苦寒之品,就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为什么会显出热象?是因为水少了,所以才感觉火多了,这时候把水补足了,达到阴阳平衡,也就不会有热的症状了,也有一种现象是既有阴虚,也有多出来的火,这叫阴虚火旺,这时候就应该滋阴泻火,一边滋阴,一边泻火,可以用《知柏地黄丸》,五心烦热就是心烦,两点手心、脚心热,所以叫做五心烦热,这是阴虚的典型症状,还有骨蒸潮热,就是感觉热像从骨头里蒸出来似的,这就属于阴虚比较严重了,可以用《清骨散》治疗,盗汗就是睡着了以后偷偷出汗,醒了以后就不出汗了,就像小偷一样,所以称为盗汗,这也是阴虚的典型特征之一,一般自汗属于气虚,盗汗属于阴虚,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阴虚最典型的舌脉指证,因为有热,所以舌质是红的,舌苔也少,如果阴虚严重会造成无苔,脉细为虚,数为热,脉细数为虚热,因为阴虚有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胃阴虚,用药不一样,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丹》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肝阴虚用《补肝汤》肾阴虚用《左归丸》胃阴虚用《益胃汤》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胖大、虚脉,阳虚就是阳气不足,身体里的“太阳”变小了,“炉子”里面的火小了,火小了,所以就会有冷,包括畏寒、四肢冷、面色晄白,就是体内的阳气不足了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虚寒的症状,阳虚的基础方就是《四逆汤》,阳虚也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用《保元汤》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肾阳虚用《右归丸》精亏: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精是人体的基础物质之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精可以化气、化血、化神,可以繁衍生命、濡养脏腑,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夫精者,身之本也”,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人先天底子好,或者先天底子弱,这就和先天之精有关,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也就是“水谷精微”,也就是靠我们的日常饮食,所以肾精不足的患者,除了补益肾精,还要调养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治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来源于饮食,而消化、运化饮食,最重要的就是脾胃功能正常,精亏最常见的就是小儿发育迟缓,比如五迟五软,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一般属于脾肾两虚,肾精不足,小儿五迟五软,先天发育不良,一般和父母怀孕时的身体有关系,所以备孕真的很重要,提前调理好身体,治疗小儿发育迟缓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可以再加入血肉有情之品,还可以加入健脾的药物,精亏也包括生殖方便,男性的精子质量差,数量少,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或《大补元煎》加上子类药物,比如加上《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有补肾益精的作用,还可以加入沙苑子、女贞子、茺蔚子、金樱子、益智仁等等,同时也要注意调养脾胃,以后天充养先天,实寒:寒冷、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实寒就是实实在在的寒气伤害了人体,它和虚寒不一样,虚寒也叫作阳虚,上面介绍了,怎么分辨虚实?《黄帝内经》里面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就是有余,虚就是不足,实寒会怕冷,虚寒也会怕冷,但是病因病机不一样,举个例子,实寒就像是把你扔到冰窖里,冰窖里面寒气特别盛,寒气逼人,伤人身体,或者用冰放在你的皮肤上,你会感觉特别凉,或者是受了寒气引起的各种痛症,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寒气,就是你本身身体里面的阳气是正常的,但是外来的寒气多了,阳气战胜不了寒气,所以就会怕冷,这就是实寒,虚寒是别人不冷,他得多穿几件衣服才可以,也就是阳虚,温煦的力量不足了,他是体内的阳气虚了,所以会觉的冷,他不是外面寒气实实在在的伤了他,实有实寒、实热,虚有虚寒、虚热,所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句话,好好体会,慢慢领悟,就能知道虚实的含义了,寒证的排泄物都是清稀的,如鼻涕清稀,脓水清稀、带下清稀等等,还有虚寒和实寒,遇冷都会加重,这也是判别寒证的重要指证,寒证,包括实寒和阳虚,表现出来的证候就是冷、稀、白、静、润,寒分为外寒与内寒,外寒就是寒邪入侵肌表,所以也叫作表寒,最常见的就是风和寒一起入侵肌表,引起的风寒感冒,可以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治疗内寒就是实寒和虚寒,实寒就是寒邪直中脏腑,虚寒就是自身阳气亏虚,表寒用辛温解表的药物,比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苏叶等等,内寒就用温阳的药物,比如附子、干姜、吴茱萸、细辛、肉桂、桂枝、炙甘草等等,脉紧或缓或迟,紧脉一般主实寒证,也主疼痛和食积,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正常人也可以见到缓脉,迟脉主寒证,也可见于热邪结聚,在这里多说几句,很多人去看病的时候,先把手搭上去,让号脉,看看说的准不准,这个脉象有时候代表的很多,不是一对一的,浮脉就对应表证,迟脉就代表寒证,细脉就代表气血两虚,弦脉就代表肝胆病,纵然浮脉大部分对应的是表证,迟脉对应的是寒证,细脉代表的是气血两虚,弦脉是代表的肝胆病,但是也不尽然,浮脉也可见于虚阳浮越,这就不是表证,表证需要解表,用发散类的药物,这里已经虚阳浮越了,这是人体的阳气浮越出来了,这时候需要往里收,如果这时候再发散,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一个浮脉,既代表需要发散,也代表需要往里收,迟脉也是,一般迟脉代表寒证,寒证就需要用热药去治疗,但是迟脉也见于邪热皆聚,这时候是热邪,需要要寒凉的药物去治疗,一个是寒,一个是热,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所以一个迟脉,既可以表示有寒,又可见于邪热结聚,细脉一般主气血两虚,但是细脉也主湿邪,要是气血两虚可以用补益气血的药物去治疗,如果是湿邪,那就需要祛湿,就不能补益,补益之品多滋腻,湿邪重的话,应该先祛湿邪,再进行进补,弦脉主肝胆病,这是普遍了,但是也主疼痛,也主痰饮,所以治疗都不一样,辨证论治,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脉是最后一项,要结合前面的综合的考虑,所以患者不说症状,直接让号脉,这是一个值的商榷的之处,实热:发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滑或数,实热就是实实在在的热,就是热有余,和虚热不一样,虚热是阴不足,实热是热有余,阴不足当滋阴,热有余当清火,热有余就会发热,比如阳明经证,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这就是热有余,用《白虎汤》治疗,排泄物就会黄稠,一般来讲,色黄为热,色白为寒,这还要结合整体的情况来看,也有的色黄不是热,色白不是寒,这里只是按照一般的,大部分的,百分之八九十的来讲,舌红苔黄都是热的表现,脉数或滑,也都是热的表现,数脉表示有热证,滑脉一般主痰湿、食积、实热证,所以有痰湿的,有食积的,有实热的,都可能出现滑脉,但是滑脉既是病脉,也是正常脉,青壮年、孕妇也会出现滑脉,热证,不管是实热还是虚热,都有人体活动亢进,表现出来的就是赤、热、稠、动、干,治疗实热的方剂有很多,比如《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等,实热的又分为心火、肺火、肝火、胃火等等,心火用《导赤散》肺火用《泻白散》肝火用《龙胆泻肝汤》胃火用《清胃散》三焦火盛用《黄连解毒汤》阴虚、阳虚,也叫作虚热、虚寒,应该和实热、实寒互相参考学习,痰湿: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腻、脉滑或濡,痰湿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所以痰湿就会造成痰多,这是身体的废物,要把它排出去,痰湿蕴肺,容易引起咳嗽咳痰,可以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湿困脾,送你引起腹胀、便溏、纳差、舌苔厚腻,可以用《二陈平胃散》或《温胆汤》加藿香、佩兰、砂仁、草果、豆蔻等芳香醒脾行气的药物,痰湿流注经络皮下,可以引起脂肪瘤,可以用《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最容易阻碍气机,引起胸闷脘痞腹胀等气机不利的症状,所以治疗这种痰湿的时候,要配合行气、理气的药物,比如陈皮、青皮、木香、佛手、香橼等等,痰湿还有一个很典型的指征就是困重,身上发沉,头重如裹,舌苔是腻的,脉滑和脉濡,都是痰湿的脉象,痰热、湿热:排泄物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痰热和湿热就是在痰湿的基础上加上热的症状,热的症状就是上面的那五个字:赤、热、稠、动、干,热的症状不一定这五个字都有,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一两个、两三个,痰热和湿热不会有“干”这个症状,所以要灵活的看待。把握大的方向就可以,舌质红是热,舌苔黄腻是湿热的表现,脉滑数或濡数都是表示有湿热,咳嗽有因为痰热郁肺引起的,用《清金化痰汤》喘证有因为痰热郁肺引起的,用《桑白皮汤》肺胀有因为痰热郁肺引起的,用《桑白皮汤》哮病里面的热哮也是有痰热,用《定喘汤》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脾胃湿热用《甘露消毒丹》下焦湿热用《四妙散》《八正散》肠道湿热用《地榆散》《槐角丸》湿热痢疾可以用《芍药汤》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气滞多于肝、脾胃相关,气的流通不畅,就会闷、胀、痛的症状,胸闷脘痞腹胀都是气机不利而引起,走窜痛一般为气滞,或者行痹,就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也有游走性疼痛,这是风寒湿邪侵入肢体关节,以风为主的一种痹症,用《防风汤》治疗,胀痛多为气滞,刺痛多为血瘀,所以胀痛也是气滞的特征之一,而且气滞常常与情志相关,受情绪影响,生气、委屈、郁闷之后会加重,最明显的就是女性生气之后乳房胀痛,这就是受情志的影响,还有就是生气了之后,胃口差了,这也是肝木克伐了脾土,影响到了脾胃的功能,所以生气之后不能立即进食,这叫做压气饭,对身体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很多病都是气出来的,或者委屈、或者焦虑,等等,总之与情绪相关,尤其是女性,心思比较细腻,容易焦虑、委屈,最容易引起肝气郁结,《济阴纲目》里面说:“女子之情,隐微难见”,所以治疗女性患者,要照顾到情绪,因为肝郁容易克伐脾土,所以也要兼顾脾胃,疏肝健脾养血,可以用《逍遥散》治疗,也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使用,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所以用《越鞠丸》五药治六郁,人有六郁: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而六郁之中,气郁为先,气郁一成,诸郁遂生,其组成为: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香附以解气郁,川芎以解血郁,苍术以解湿郁,神曲以解食郁,栀子以解热郁,这里面唯独没有解痰郁的药物,因为诸郁一解,痰郁自消,所以用五药治六郁,当然也可以加入治疗痰郁的药物,比如陈皮、半夏之类,嗳气矢气都是脾胃气机不利的症状,弦脉主肝胆,肝主情志,所以情志、气滞的脉象是会有弦的感觉,弦脉就是如按琴弦的应指感,就像按在琴弦上面一样,有条件的可以按一下琴弦,就知道弦脉是什么感觉了,血瘀:刺痛、舌紫黯有瘀斑、脉涩,瘀血的疼痛一般是刺痛,就像针扎一样,舌质上面有瘀斑瘀点,血在脉管中运行流通,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所以脉管又称为“血府”,有个名方《血府逐瘀汤》就是治疗气滞血瘀的,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枳实换成枳壳,加桔梗、牛膝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女性痛经,有血块,这也是瘀血,有的是因为受了寒凉引起的,可以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血府逐瘀汤》是治疗气滞血瘀的,《少腹逐瘀汤》是治疗寒凝血瘀的,王清任先生最著名的有五首《逐瘀汤》,是《通窍活血汤》,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瘀阻之证,《膈下逐瘀汤》,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引起的两胁及腹中胀痛,《少腹逐瘀汤》,主治主治血瘀少腹、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身痛逐瘀汤》,主治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还有一首活血化瘀的方子《复元活血汤》,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主要是胁肋瘀肿,疼痛比较剧烈,痛不可忍,因为瘀血停留在胁肋,胁肋部主要是肝经运行之处,所以要疏肝,还有面色黧黑,肌肤甲错也是瘀血的特征,涩脉也是血瘀的脉象,涩脉一般表示气滞、血瘀、精伤、血少,所以血虚也可以见到涩脉,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饮食不节,就会引起食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所以食贵有节,嗳腐吞酸就是打嗝味道酸腐,反酸水,也是食积的症状之一,饮食停滞,消化不出去,肯定会厌食,吃多了,吃撑了,这就是有余,也就是实证,所以用消导法,以消食导滞,可以用《保和丸》治疗,矢气酸臭,就是排气的味道酸臭,饮食停滞,消导不出去,就会郁热发酵,所以排出的气也是这个味道,腻苔表示食积,也表示湿浊、痰饮,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重要性,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内风: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四肢抽搐、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风者,动摇之象,取象比类,震颤、抽搐,这都像自然界风的动摇之象,所以叫做内风,最长见的就是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四肢抽搐不仅中风会出现,痫病也会出现,但是痫病没有后遗症,只是发作的时候伴有突然意识丧失,口中怪叫,口吐涎沫,强直抽搐,两目上视,过一会儿醒了之后。和普通人一样,但是中风,也是忽然昏倒,不省人事,但是醒了之后会有后遗症,比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中风比较复杂,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后遗症期,急性期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脏腑又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又分为阳闭和阴闭,急性期中经络分为风痰瘀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风阳上扰,用《天麻钩藤饮》阴虚风动,用《镇肝熄风汤》急性期中脏腑分为闭证,闭证又分为阳闭,用《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阴闭,用《涤痰汤》合《苏合香丸》脱证是阴竭阳亡,用《参附汤》合《生脉散》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分为风痰瘀阻,用《解语丹》气虚络瘀,用《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用《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内风一般和肝有关系,有四大风证,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其中肝阳化风是上实下虚,肝火旺于上,肾阴虚于下,热极生风是实热,阴虚动风是虚证,血虚生风也虚证,一实,两虚,一虚实皆有,这种摇动之象,不仅见于中风、痫病,还有颤证,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颤证的基本病机就是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也是有实有虚,初期要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病程长的要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和阴阳,兼以熄风通络,久病入络,所以一些病程比较长的的患者,要佐以通络,以提高疗效,颤证分为五个证型,两个实证,三个虚证,风阳内动,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痰热风动,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这两个是实证,气血亏虚,用《人参养荣汤》髓海不足,用《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阳气虚衰,用《地黄饮子》这是三个虚证,说到颤证,第一个想到的就现代所说的帕金森,属于疑难疾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曾经见到过比较严重的帕金森患者,走路是小碎步,两只手抖动的非常厉害,大家可以用手自己剧烈的抖动一下,就是那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患者是控制不住的,一直在那里抖动,也是感同身受,全人类共同努力,争取战胜疾病,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舌红苔黄、脉弦,这是一派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症状,火往上走,所以出现眩晕、面红目赤,有时候还是出现头痛,这种痛是胀痛,或者是跳痛,这就是肝火,头重脚轻,这是上实下虚,就是肝火旺盛。肾水亏虚,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舌红苔黄是热证的表现,弦脉主肝胆病,肝阳上亢,轻的话会引起眩晕、头胀痛、跳痛,面红目赤,口苦头重脚轻等,如果严重就会生风,引起中风,所以肝火旺的朋友,平时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之品,不要喝酒,而且要注意好情绪,不要生气,生气之后,气血往上走,也是引起中风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要注意保养肾阴,肾属水,肝属木,水能涵木,肾水充足,肝火就不会那么旺盛,所以要注意保养肾阴,肝阳上亢就是一个复合病机,既有肝火旺,又有肾阴虚,既然知道了病机,就容易调治,一边祛肝火,一边补肾水,日常养生也就知道注意什么了,燥: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浮,燥是六淫邪气之一,燥,就是水不足了,就像大地龟裂一样,所以是一派干燥之象,燥邪最容易伤肺,肺主皮毛,直接和外界接触,邪气入侵人体,最先伤害的就是皮毛和肺,燥邪又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用《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津亏:口干、唇干、咽干、脉细数无力,津亏也是水不足了,所以也是一派干燥之象,津亏用一些滋阴生津之品,比如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石斛、乌梅等等,津亏和燥的症状相同,那怎么区别呢?看脉,脉象不一样,燥的脉是浮,津亏的脉是细数无力,浮脉主表,燥邪是六淫邪气之一,从外而来,所以脉是浮的,细数无力,细数为虚热,无力为虚,它是一派虚象,一派不足之象,所以津亏是由内而生的,是身体内部的原因而引起的,这就是脉的重要性,前面说了脉不是一对一的,所以望闻问切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要根据综合情况,整体考虑,这样才好,抓住这些最重要的表现症状,可以起到大的方向正确的作用,当然人体是复杂的,疾病也是复杂的,有表里具病、虚实夹杂、寒热兼有,也有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证候,这就需要细心认真的去考虑,总之要灵活,这样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最佳,共八千多字,写了两天,.2.22、23日写于北京附手抄:细心耐心,努力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oab.com/yfhl/11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